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学习网站

教师教育随笔(优选5篇)

时间:2023-09-25 18:24:01 安慕楚

  第1篇:教师教育随笔

  我喜欢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受。赏识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希望,使孔子受益匪浅……赏识教育本源是爱,只有对孩子充满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激励孩子。

  宇浩是我班的一个“小调皮”,经常捣乱,孩子们都说他是捣乱大王,很多孩子都不喜欢他,错事、坏事全往他身上套。我们也经常批评、教育他,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我的身体有点不舒服,咳嗽不停,全身无力。这时,宇浩拿着我的杯子出现在我面前,轻轻说:“老师,你咳嗽了,喝水呢!”那一刻,我真的很诧异,很感动。想不到他竟然会有如此细心的一面。“谢谢你,好孩子!”我真诚地感谢了他,这时,我发现宇浩的眼神特别明亮。从此,我改变了以往对他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努力去了解他,发现他的优点,从而去赞赏他、关爱他。其实,孩子也在用心细细地解读老师的言行,他体会到了我的改变以及对他的爱,他也在悄悄地改变,变得不那么调皮了,变得更懂事了。

  宇浩的故事告诉我们,爱一个好孩子容易。因为他本身就可爱,爱每一个孩子才是大爱。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带着赏识走进童心,用大爱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

  第2篇:教师教育随笔

  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怕学生翘尾巴,我很少“夸张地”表扬学生,更不会不厌其烦地表扬,认为他们都这么大了,好多事是他们就应做的,没表扬的必要。相反,对犯错误的同学,我“提醒”得很及时,我相信他们在小事上能做到“宠辱不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我错了。

  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开始表扬一部分同学了,我竖着耳朵听,没有我,但没想到在批评的同学名单中竟然有我,我很难过。”

  又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说我好做面子活,我承认,我也决心改正。那次听写,我只是下意识地向同桌本子上看了一眼,结果老师发现了,当堂点名说我。其实我什么也没看到。”

  这是开学头一个月一个优秀生和一个中等生的周记。虽然我批评的话不重,而且也是有根据的,但他们显然不能理解。由此,我明白,再怎样着,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也只有十四五岁,认可和赞美他们十分在乎和渴望,教师的批评或多或少会让他们受挫。

  此后,我尽量改变以前的做法,再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做好了,我就表扬。比如何辉,对学习其实没有一点兴趣,作业要么抄,要么应付,但他的作业总按时上交;

  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状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_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__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__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群众,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个性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能够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构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群众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第3篇:教师教育随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就应用心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个性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病,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_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日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

  观决定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就应,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第4篇: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留意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职责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__和__,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他们两个,课下,我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过几天,___病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下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__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对进行表扬,,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开始自己完成作业了。当时我虽然很高兴,但是真的很害怕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并且一向坚持到此刻,__的单元自测每次都是考“优”。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没有放下他们。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必须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5篇:教师教育随笔

  小时候听《水浒传》评书或看《水浒传》连环画,最不愿意听、不喜欢看的就是“英雄排座次”那一段。想想看,好汉们“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那是何等的快活?

  后来却毫无来由地弄了个“英雄排座次”,并且让那个文不能出谋划策、武不能上阵杀敌的宋江坐了头把交椅,真是岂有此理!

  年事渐长,才知遭人一旦进入社会,座次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马虎不得。记得有一次到一小伙伴家玩,适逢他们一家在小圆桌上吃饭,我坐在他家里的八仙桌东边的椅子上等着。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没想到正巧我父亲来他家里有事,一见我在那里坐着,大惊失色,提溜着领子把我抓了下来,厉声呵斥道:“这是你坐的地方吗!”我不解,后来才明白,那是首座位置。非德高望重的尊者不能往那里坐。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并不懂得“先王以礼治天下”的道理,却明白长幼有序,在座次上颇为严谨。

  因为有了这个经验,所以初涉世事时,凡遇到叙座次的场合,我都极为小心。农村的方桌,一般坐满了是八个人,一边两人,地位之尊卑有着严格的规定。本来,坐在首座和末座上屁股的感受是没什么两样的,可心中自有了这芥蒂。像我这样的晚辈后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坐在自己该坐的地方,否则的话就会如坐针毡。若是在席问,有时候免不了开小差想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我发现坐在上座的无非是让众人把敬酒的焦点集中在他身上,别的实在没有什么好处,反正吃菜又不多吃。我不坐也罢。又想起“常常登上座,渐渐人祠堂”的老话,便更觉得最好不要去坐了。

  圆桌是西风东渐的产物,原本就是为了消除座次上的尊卑之序,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我十年前从乡下来到城里时,遇到比较正式的吃饭场合,因为总认为圆桌是无上下尊卑的。所以往往像在乡下那样随便坐,没想到引来了许多嘲笑。后来虚心向一酒店服务员请教,才知道圆桌的座次也有尊卑之分,分为主宾、副主宾、主陪、副主陪等等,比乡下方桌的座次分得还要复杂。明白了这些后,我不禁感叹不已,对人类这种不避繁琐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有一次到外地讲课,却发现那里的酒席上安排座次的风俗与我们大大不同,他们是把客人一律往里让,主人全部坐外侧。由于习惯的因素。我在吃饭过程中总是以我们的习俗来比照。

  这一比吓了我一跳,按我们的安排方法我竟然是坐在主宾位置。

  这一下让我大大不安起来,幸亏很快就回过神来,意识到这就是人乡随俗,没办法的事。

  会场上的座次同样有着严格的规定,不仅是主席台上精心安排,就是观众席的前排也大多空出来。有的会场甚至直接把与会者的牌子放好。别人想僭越也办不到。然而我对这种做法的效果如何有点怀疑。座次安排,除了让地位尊贵者有一点心理上的满足和自我膨胀外,实在没有什么实际效用。

  有一次我外出开会。一来到会场。见座位大都坐满了,第一排一个人也没有。第一排有桌子,可以放杯子,放本子记东西,后面的都没有这个条件,可是为什么都往后坐呢?我跟同去的两个人说:“咱们坐前排吧。”他们都不好意思,但见我执意如此,后面的座位又离主席台太远,也就只好跟我一块儿坐了。那次会议可舒服死了,会场的服务员把我们当作参会的嘉宾或是领导专家什么的,因为第一排就我们三个人,非常显眼,频频给我们倒水,后面的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后来作报告者把带来的书分赠给与会者,我因为在前排,近水楼台,一个箭步冲上讲台,独得八本中的三本,我们三个人一人一本,让其余的与会者羡慕得眼红。事后,我得意地说:“谁让你们空着第一排不坐呢?”

  座次这东西,本来无所谓高下尊卑,只是坐的人一定要给它一个名份,然后再受这个名份的约束,真有点滑稽!我想,人活在世界上,也许有时候有必要分出个高下来,但分高下却不应该根据屁股坐在哪儿。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教师教育随笔(优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学习大全网「Xuexidaquan.Com」,一起成长!

教师教育随笔(优选5篇)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随笔(优选5篇)

高二上生物教学总结(精选5篇)

幼儿数学教学反思(推荐5篇)

幼儿园教学随笔(推荐6篇)

大班教师教学随笔(精选6篇)

大班教师教学随笔(推荐6篇)

【教师随笔】推荐文章

【教师随笔】图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