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学习网站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23-04-24 11:52:01 admin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推荐5篇)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篇1

  _社区位于凯里市西北面,东以文化路为界,邻洗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为界,邻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为界,邻城西街道,北以营盘东西路为界,邻本街道的年夜阁社区和梁子巷社区。面积约0.24平方公里。辖区内驻有州、市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共66个,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72人,占总人口的9.8%

  ,空巢老人24人,占老龄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25%。根据凯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展开城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通知》(_办发【_】1号)精神及西门街道的相关要求,_社区居委认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ZUI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篇2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__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具体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难,年轻人合老年人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4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并日趋严重。克拉玛依市也是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各样围绕老年生活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但是对于老年人群这个弱势群体,很多人不甚了解。没有对他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与认知,又何来解决其生活问题的方法?

  本课题将通过对我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尤其是精神状态的研究,使大家对其有更直观、更客观的了解,并为老年人工作做些贡献。

  二、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1、物质生活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的老年人退休金在1000元以上,还有的有20__元以上的收入,另外,大部分老年人有医疗保障。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老人们也表示待遇一年比一年好,这表明,我市老年人的物质待遇总体还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基本上有社会保障,但还存在着一部分"边缘老人",核算起来生活水平还高于低保条件,但却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员疾病、天灾人祸等一些原因致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很低。

  医疗保障问题突出。老年人普遍反映:虽然有医疗保障,但还是怕生病,现有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精神生活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生活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年精神生活有许多闪光之处:有享受生活的;有学习不怠的;有发挥余热的;有钟情文体娱乐的,内容之丰富,“日程”之繁忙,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着一群充满活力的银发人群,清晨世纪公园及社区里有他们锻炼的身姿,傍晚广场上有他们娱乐的背影,原来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原来老年人对生活也怀有如此的热情,甚至比起年轻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次调查显示,有82.3%的老年人养有花或其他植物,有59.7%的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40.3%的老人经常下棋,有36.4%的老人经常读书,有34.5%的老人学习书法和绘画,有21.5%的人参加过老年协会,有三四成左右的人参加过老年大学的学习。还有许多老年人热心参加社会活动,希望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度晚年生活,他们经常与家人、邻居、朋友打交道,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但很多老年人做不到这点,在这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社会交往能力弱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需要有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老年人经常与邻居等其他人群交往,一些老人除了和自己的家人接触之外,不与任何人交流,这很容易使他们孤独,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这就说明,我市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待加强。

  2、极少参与社区活动

  在我们调查的82位老人中,60-70岁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3%,一般性的有26%,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2%,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19%;70以上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9%,一般性的有30%,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5%,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6%。当我们问及老年人ZUI愿意活动的场所时只有14%的老人表示愿意呆在社区活动场所,而有些老人甚至连社区活动中心在哪儿都不知道。还有一些老人提出社区办的老年人活动太少,而且比较形式化,希望能多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定期的社区活动,并希望有关部门能拨款用于购买老年人专用的活动设备。

  3、子女的关怀不够细致

  本次调查显示,有67.4%的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非常尊重和关心。有17.8%的家庭关系一般,只有14.8%的老人认为家庭关系不和睦。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们的关心应该更细致、周到一些。

  在本次调查的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边,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由此可见,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他们希望子女能善待他们,多和他们交流和沟通。然而,绝大多数老人都承认与子女存在“代沟”问题。老年人的子女大都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与父母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沟”会越来越深。调查结果显示,在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方面,只有30.4%的家庭做到完全开诚布公,有47.7%的家庭会有一定的交流和商量,剩下有11.9%的家庭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很难感受到来自子女的那份温暖。

  4、缺乏继续工作的机会

  根据我们的问卷结果,有88%的老人退休后不再继续为社会工作,难道这些老人都不具备工作能力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6-8%的老人表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满意。也就是说余下的90%的退休老人并不是只能看看电视,打打牌,他们中的大多数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几十年工作经验的。

  一方面,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一些老年人表示退休后在家不知道干什么,精神也很空虚,而造成他们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退休后的他们失掉了生活的目标和重心。他们中有不少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意愿,但却没有很好的机会让他们为社会作贡献。于是他们只好转而靠打麻将、看电视来消磨时光,有的老年人甚至认为自己老了,没有价值了,是家庭的累赘,这样的生活怎能不乏味,不空虚呢?

  另一方面,眼下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问题,仅仅由于这些老人的年龄而弃这些有能力、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不用,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我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看还是有提升空间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案

  1、加快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

  老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为老服务场所,特别是市区应该适度超前,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市老年公寓、市老年活动中心,并加快原有为老服务场所的改扩建步伐,增加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层次的需要。

  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办老龄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办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为老服务设施,走政府支持、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道路,实现老龄事业福利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2、完善老年社区服务体系

  要切实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老年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形式。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老年照料服务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我们借鉴。要从老年人口的实际需要和社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和社区两个积极性,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特别是要改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老年社区服务要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实现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在社区内享受到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3、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尊老风气

  本次调查显示,子女对老人不够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没有良好的养老、尊老意识,而且对“关心”这个概念认识不全面。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给老年人足够的物质享受就是关心老人、体贴老人了,严重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要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子女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关心老人心理的观念。也就是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风气。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来告诉市民关心老人,尤其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评比活动,并对这方面做得好的市民进行公开表扬,鼓励大家关心老年人。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与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人才短缺的状况。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些酬金,在不高的养老金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生活费,以补贴并不十分宽裕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摆正自己的心态;此外,这种能者多劳多得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刺激老年人继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我市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能真正让老年人做到我们一直提倡的“老有所为,贡献余热”,何乐而不为?

  ZUI后我们衷心地希望所有忙碌了大半辈子,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老人们能够在他们的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篇3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

  ,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具体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难,年轻人合老年人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篇4

  一、

  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并日趋严重。克拉玛依市也是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各样围绕老年生活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但是对于老年人群这个弱势群体,很多人不甚了解。没有对他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与认知,又何来解决其生活问题的方法?

  本课题将通过对我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尤其是精神状态的研究,使大家对其有更直观、更客观的了解,并为老年人工作做些贡献。

  二、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1、物质生活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的老年人退休金在1000元以上,还有的有20xx元以上的收入,另外,大部分老年人有医疗保障。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老人们也表示待遇一年比一年好,这表明,我市老年人的物质待遇总体还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基本上有社会保障,但还存在着一部分"边缘老人",核算起来生活水平还高于低保条件,但却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员疾病、天灾人祸等一些原因致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很低。

  医疗保障问题突出。老年人普遍反映:虽然有医疗保障,但还是怕生病,现有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精神生活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生活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年精神生活有许多闪光之处:有享受生活的;有学习不怠的;有发挥余热的;有钟情文体娱乐的,内容之丰富,“日程”之繁忙,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着一群充满活力的银发人群,清晨世纪公园及社区里有他们锻炼的身姿,傍晚广场上有他们娱乐的背影,原来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原来老年人对生活也怀有如此的热情,甚至比起年轻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次调查显示,有82.3%的老年人养有花或其他植物,有59.7%的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40.3%的老人经常下棋,有36.4%的老人经常读书,有34.5%的老人学习书法和绘画,有21.5%的人参加过老年协会,有三四成左右的人参加过老年大学的学习。还有许多老年人热心参加社会活动,希望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度晚年生活,他们经常与家人、邻居、朋友打交道,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但很多老年人做不到这点,在这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社会交往能力弱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需要有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老年人经常与邻居等其他人群交往,一些老人除了和自己的家人接触之外,不与任何人交流,这很容易使他们孤独,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这就说明,我市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待加强。

  2、极少参与社区活动

  在我们调查的82位老人中,60-70岁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3%,一般性的有26%,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2%,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19%;70以上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9%,一般性的有30%,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5%,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6%。当我们问及老年人ZUI愿意活动的场所时只有14%的老人表示愿意呆在社区活动场所,而有些老人甚至连社区活动中心在哪儿都不知道。还有一些老人提出社区办的老年人活动太少,而且比较形式化,希望能多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定期的社区活动,并希望有关部门能拨款用于购买老年人专用的活动设备。

  3、子女的关怀不够细致

  本次调查显示,有67.4%的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非常尊重和关心。有17.8%的家庭关系一般,只有14.8%的老人认为家庭关系不和睦。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们的关心应该更细致、周到一些。

  在本次调查的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边,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由此可见,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他们希望子女能善待他们,多和他们交流和沟通。然而,绝大多数老人都承认与子女存在“代沟”问题。老年人的子女大都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与父母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沟”会越来越深。调查结果显示,在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方面,只有30.4%的家庭做到完全开诚布公,有47.7%的家庭会有一定的交流和商量,剩下有11.9%的家庭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很难感受到来自子女的那份温暖。

  4、缺乏继续工作的机会

  根据我们的问卷结果,有88%的老人退休后不再继续为社会工作,难道这些老人都不具备工作能力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6-8%的老人表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满意。也就是说余下的90%的退休老人并不是只能看看电视,打打牌,他们中的大多数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几十年工作经验的。

  一方面,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一些老年人表示退休后在家不知道干什么,精神也很空虚,而造成他们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退休后的他们失掉了生活的目标和重心。他们中有不少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意愿,但却没有很好的机会让他们为社会作贡献。于是他们只好转而靠打麻将、看电视来消磨时光,有的老年人甚至认为自己老了,没有价值了,是家庭的累赘,这样的生活怎能不乏味,不空虚呢?

  另一方面,眼下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问题,仅仅由于这些老人的年龄而弃这些有能力、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不用,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我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看还是有提升空间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案

  1、加快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

  老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为老服务场所,特别是市区应该适度超前,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市老年公寓、市老年活动中心,并加快原有为老服务场所的改扩建步伐,增加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层次的需要。

  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办老龄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办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为老服务设施,走政府支持、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道路,实现老龄事业福利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2、完善老年社区服务体系

  要切实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老年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形式。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老年照料服务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我们借鉴。要从老年人口的实际需要和社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和社区两个积极性,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特别是要改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老年社区服务要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实现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在社区内享受到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3、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尊老风气

  本次调查显示,子女对老人不够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没有良好的养老、尊老意识,而且对“关心”这个概念认识不全面。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给老年人足够的物质享受就是关心老人、体贴老人了,严重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要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子女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关心老人心理的观念。也就是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风气。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来告诉市民关心老人,尤其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评比活动,并对这方面做得好的市民进行公开表扬,鼓励大家关心老年人。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与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人才短缺的状况。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些酬金,在不高的养老金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生活费,以补贴并不十分宽裕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摆正自己的心态;此外,这种能者多劳多得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刺激老年人继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我市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能真正让老年人做到我们一直提倡的“老有所为,贡献余热”,何乐而不为?

  ZUI后我们衷心地希望所有忙碌了大半辈子,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老人们能够在他们的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篇5

  xx社区位于凯里市西北面,东以文化路为界,邻洗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为界,邻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为界,邻城西街道,北以营盘东西路为界,邻本街道的年夜阁社区和梁子巷社区。面积约0.24平方公里。辖区内驻有州、市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共66个,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72人,占总人口的9.8%

  ,空巢老人24人,占老龄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25%。根据凯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展开城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通知》(xx办发【】1号)精神及西门街道的相关要求,xx社区居委认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ZUI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推荐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学习大全网「Xuexidaquan.Com」,一起成长!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推荐5篇)相关文章:

2023关于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推荐5篇)

大学生生活情况调查报告(推荐3篇)

食品市场调查报告(推荐29篇)

消费市场年度调查报告(推荐4篇)

大学生社区体育设施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推荐29篇)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推荐4篇)

【调研报告】推荐文章

【调研报告】图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