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学习网站

党员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500字精选5篇

时间:2021-12-14 18:13:36 admin

  《党校公开课》开播了,一起来听党校公开课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党员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500字精选.欢迎阅读!

  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1】

  创新是文化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与动力。纵观人类文明史,无论东方或者西方,文化创新对于文化的历久弥新和繁荣昌盛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4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本质上看并不是回到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复古运动,而是一场彻底的文化再生和文化创新运动,极大地加速了西方文明进程;在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文化创新和思想解放始终是主旋律,大大推进了中华传统文化转型和现代化发展。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创新是国家和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突破,积极培育和催生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前,中国正沿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中国共产党肩负时代赋予的文化创新使命和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只有以创新者的姿态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砥砺前行,实现光荣梦想。

  全面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中华文化历来注重“变”(创新)与“常”(继承)的辩证关系,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正因为变中有常,常中有变,中华文化虽历经千险、几经变局,却依旧延续不绝、生生不息。

  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决定了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与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它们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外来”与“本土”、决定与被决定、包含与被包含或者并列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文化内容、文化精神的契合与融通。

  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2】

  2019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也70年了,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回望来时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已经有了历史的回答和实践的检验;前瞻未来,领导推进千秋伟业,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凝心聚力向前走,有了更大的底气和更强的定力。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谆谆告诫全党,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不懈地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部队,无论是建党之初成立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还是以后的中央审查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直至今天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各级地方机构和部门派驻机构,都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维护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可以说,一部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忠实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努力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

  进入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管党治党的政治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仍然是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更应以党的初心为初心、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履行监督执纪和监察执法双重职能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肩负起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的重任。

  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3】

  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大国特色外交理念超越了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超越了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等西方逻辑。作为一个问题导向的发展理念,它把各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不同民族和不同个体的命运连接在一起,获得了全世界的肯定,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秩序观、价值观。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顺应历史、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出的伟大倡议,是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展示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担当和中国智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有力彰显。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丝路基金,发起成立亚投行,推动互联互通建设,与沿线国家开展互利合作;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抗击埃博拉病毒、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门撤侨行动和尼泊尔强震救援等方面,中国都显示出伟大的国际利他主义精神。中国不仅坚持自己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联结起来,让全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机遇。

  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4】

  初心和使命是理性的,又是充满感情的。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路走来近百年,无论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最深刻的理性认识、思想结晶,凝聚升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作为最真挚的情感、最深沉的情怀,她凝聚和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凝聚和升华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赤子之心。

  初心和使命是历史的,又是引领现实的。近百年来,我们党秉持初心和使命,围绕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逻辑,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初心展示和使命担当,就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成千上万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初心和使命英勇奋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谱写出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诗篇,使得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激励着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主义真”而勇毅笃行、一往无前。初心和使命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同生共长,与我们党不断开展的自我革命并肩同行。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将领导社会革命同勇于自我革命一体推进,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顺应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5】

  1、信念

  中国共产党是有信念的。它不仅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政党,更是一个延续几千年文化根脉、与我们的人民与我们的传统血肉相连的政党。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信念,使得它在中华民族遭遇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

  2、信仰

  中国共产党是有信仰的。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它历经千难万险,以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与坚定不移的人民情怀,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文化使命。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回答意大利众议长提问时的答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所映照出来的,正是这样一份以身许国的信仰、使命和担当。

  3、信心

  中国共产党是有信心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的一个中国,同时也是迈向现代化、放眼全世界的中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不仅是充分实现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现代化,同时也将为人类文明的普遍架构贡献来自中国的智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涵义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必然包含一个更加深远的人类文化共同体的方案。

党员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500字精选5篇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党员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500字精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学习大全网「Xuexidaquan.Com」,一起成长!

党员收看《党校公开课》第一讲观后感心得500字精选5篇相关文章:

交流轮岗教师随笔感言5篇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感言_班主任教育随笔

2021年教师教学工作心得体会随笔5篇大全

学校优秀教师日常随笔五篇

幼稚园教学教师随笔

音乐教师工作感悟随笔5篇

【教师随笔】推荐文章

【教师随笔】图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