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学习网站

关于薪酬调查报告(甄选8篇)

时间:2023-09-08 20:34:01 周楚暮

  第一篇:关于薪酬调查报告

  最早的薪酬调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国内的薪酬调查服务起步较晚,但到目前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市场薪酬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不过获取,比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官方的工资指导信息,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调研报告和行业趋势研究,以及招聘网站的薪酬信息等。其中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因其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调研服务群体的行业标杆公司的代表性,以及专业行业咨询背景优势,成为目前市场上各公司习惯性采用的形式。

  很多公司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一次或多次由专业咨询公司开展的行业薪酬福利调查,通过获取薪酬福利报告来了解市场上的最新薪酬趋势与行业公司的薪酬管理实践讯息,作为公司每个年度开展薪酬管理工作的基础,薪酬报告的具体作用可以体现在,可以帮助公司有效控制和优化薪酬成本。在确定公司薪酬水平的时候,企业会受到外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重压力,工资水平过低,会失去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而造成人才短缺而失去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整体薪酬水平过高会给公司造成过重的运营成本负担,薪酬水平过低会导致失去对市场人才的吸引,以及不利于内部员工的保留。

  薪酬调查报告首先可以帮助公司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检查公司的薪酬水平在行业里是否具有竞争性;其次可以帮助公司在做新年度薪酬预算计划时,确定新的薪酬增长幅度,帮助其对人力成本进行有效预算,再次帮助公司完善薪酬结构设计,制定合理的薪酬调整和分配方案,使有限的薪酬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还可以帮助解决和改善公司的薪酬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市场竞争性的问题。

  薪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从当前市场上主要提供薪酬数据服务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来看,大多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形式。

  在宏观信息方面:包括经济概述、行业薪酬趋势、组织效能分析、薪酬管理政策、薪酬增长率、调研群体信息等。从宏观经济到公司组织运营,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人力资源的热点话题、从各视角分析行业内的薪酬现状与趋势,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对薪酬的影响。在调研群体信息中,对参与调研公司的当年营业收入、在职员工人数、企业性质进行统计,让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调研群体样本环境的构成,并以此判定公司在调研公司群体中的薪酬定位,确认调研群体的数据样本是否和公司自身具有参考性。薪酬福利调研的核心就是薪酬的对比,不同的公司数据样本环境对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对比环境才会有准确的薪酬可比性。

  微观数据方面:包括薪酬定位分析,薪酬回归分析、市场薪酬结构分析、职位薪酬数据分析、职位薪酬偏离度分析等,通过细分职能和职位进行市场薪酬数据参考,了解公司薪酬现状,为公司调薪提供市场依据。对于薪酬调查报告数据的应用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制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和行业薪酬定位。

  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所处的发展阶段、薪酬支付能力、公司文化特点等,确定公司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公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和参考不同的薪酬口径。在同一个公司组织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薪酬策略。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如薪酬领先型策略、跟随性策略和混合型策略。根据公司的薪酬策略,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一般以薪酬调查报告中的年度实际现金收入或年度总薪酬作为薪酬水平定位口径。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薪酬策略不同,对标市场的薪酬分位值也不同。例如:有的公司倾向于一般员工对标市场较低分位以控制人工成本,中高层管理者与核心人才对标市场中位值或较高分位,用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也有的公司愿意整体对标市场中高位值,以保持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确定公司薪酬给付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总体薪酬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包含职位的基本工资、各项补贴、变动奖金、中长期激励、各项福利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市场上现行的薪酬结构,以及行业中普遍的薪酬给付理念。结合公司自身的薪酬策略来设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固浮比例,起到薪酬激励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结构可以有利组织经营的成功,和确保公司员工获得公平的待遇。

  参考薪酬偏离度分析,保证薪酬内部公平和外部的有效竞争

  薪酬偏离度分析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实际薪酬和其职位等级对应的薪酬回归值进行对比,了解公司对该职位员工的薪酬给付是否合理,内部偏离度反应内部薪酬给付的相对公平性,外部偏离度反应职位在市场上薪酬给付的竞争力,进而梳理公司的职位价值体系,即使同一等级的员工,由于个人能力或职位价值的不同,会体现出薪酬差异性,所以偏离度会存在大小,正负的差异,由此反映出各职位间的价值差异。职位偏离度的大小与职位的薪酬何其所在等级密切相关,公司对于偏离度绝对值较大的职位应该重视和适当进行调整优化。

  职位薪酬水平分析

  薪酬调查报告中,职位薪酬水平分析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将公司各部门中不同基准职位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详细的展示,每个职位都会包含调研样本量、平均年龄、平均工作经验年限、学历信息,以及相关职位职责描述等,可以为公司进行招聘和内部人员培养计划时,为衡量候选人及在岗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职位资格行业信息参考依据。

  从薪酬数据实践的角度看,行业的薪酬给付情况难以包括全部的薪酬形式,薪酬福利项目有过多的细节,为了便于统计,咨询公司普遍将薪酬调研报告的薪酬福利项目定义为统一的薪酬口径来进行参考,例如年度基本现金收入、年度固定现金收入、年度现金总收入和年度总薪酬。不同薪酬主口径包含的一进步各相关的薪酬细项,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现不同职位在市场中的薪酬福利水平以及给付额度,公司可以根据在职位对照组中的定位、职位对企业贡献度的大小、市场中相同职位人才的供求关系制定不同的薪酬福利参考分位值。并着重考量市场中其他公司普遍提供的各种职位津贴、福利项目的水平为多少。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补充、优化薪酬福利细项的设置情况。

  如需要加强激励效果就可以参考有变动现金项目的年度现金总收入。如果公司现阶段需要增加岗位现金部分的吸引力度,可以参考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如果公司希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则可以参考含有福利部分的年度总薪酬。一般建议以年度固定收入和年实际现金收入这两个主口径进行对标参考。因为固定现金收入体现一个公司对人才的吸引保留政策,实际现金总收入是员工个人税前总收入的参考,体现公司薪酬的整体竞争力。

  公司只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将公司内部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比较,进而才能在薪酬给付上保留员工和吸引人才,起到薪酬杠杆调节和薪酬有效管理的作用。但在公司的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中,薪酬调查报告只是一个接口。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平的薪酬系统不仅能对外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励内部员工达成组织目标,创造高质量的绩效。运用好薪酬管理工具,还要结合公司明确的发展战略、组织体系、清晰的岗位职责和发展通道,以及对接的绩效管理体系等,在不同的组织发展生命周期,调整相适应的薪酬策略,实现真正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管理体系

  第二篇:关于薪酬调查报告

  一、

  1、本次薪酬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2、薪酬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介绍(性质、规模、目标等);

  3、薪酬调查的范围与方法

  4、本次调查计划与成员分工、完成时间

  二、

  1、调查对象的薪酬结构与薪酬制度(包括货币薪酬与非货币薪酬各项);

  2、职位描述与任职资格条件;

  3、被调查员工(样本)情况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工龄、年龄、职位,学历等;

  4、将薪酬调查结果图表化

  三、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调查对象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

  注意:

  1、人员分工明确并可记录;

  2、报告简洁,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3、附某公司薪酬调查报告模板如下,仅供参考;

  第三篇:关于薪酬调查报告

  为了提供全面、深入、专业的市场参考,报告特别选取了市值(估值)前30名互联网标杆企业作为此次调研的对标群体(以下简称“Top30”)。在本次报告中,关于早期企业薪酬的七大核心发现,如:创始人年度总现金收入仅269,500元,远低于8大管理职能总监和8大资深工程师等,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第一份面向早期企业的薪酬调研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国内创业热潮不减,早期企业和创业者的数量均达到数百万量级。进入20__年以来,尽管中国创业公司数量增幅有放缓趋势,但在Q1,每天新成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仍达到1.54家,更多优秀的早期企业仍然在各自领域继续快速发展,并且持续获得资本的助力。

  目前在整个人力资源行业中,针对世界500强公司、BAT等大型互联网标杆企业的相关薪酬数据并不罕见,但对于国内真正创业公司的基石——多达数百万家早期企业,它们的薪酬和激励数据却一直是一个空白。为了彻底解决困扰广大早期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招人、用人、留人等人才战略难题,华创资本、经纬创投、创新工场、真格基金、北极光创投、红杉资本、顺为资本7家顶级VC,联合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美世,首次发起面向互联网早期企业的薪酬调研,在权威性和覆盖性上都为早期企业树立了行业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报告专门针对早期企业的发展特点,特别是不同阶段人才岗位的不同需求,定制了全新的薪酬调研模板。在调研正式启动前,出品方举办多场线上线下宣讲会,让所有参与调研的早期企业都深入了解调研意义和方法论。报告通过对大量真实数据的系统底层分析,揭示了早期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据了解,调研工作自20__年5月启动以来,历时6个多月,7家VC、数百家被投公司积极参与,经出品方严格核查,最终确定了符合此次调研数据质量标准的114家公司,涉及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消费升级、金融科技、文化娱乐、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七大热门领域,融资轮次涵盖互联网早期企业的核心发展阶段(天使轮、Pre-A轮、A轮、A+轮、B轮),无论在企业数量、覆盖领域、地理范围上,都堪称是对中国互联网早期行业的一次巡礼。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建庆表示:“创业公司由于规模、品牌知名度及企业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影响,招人、用人、留人都比较困难,创业团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调整。7家VC此次联合完成的薪酬调研报告,正是为了帮助早期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七大发现解密早期企业如何管好“人”和“钱”

  1.“悲催”的创始人,年度总现金收入低于8大管理职能总监和8大资深工程师

  一家早期企业创始人的年度总现金收入是公司里最高的吗?并不是!相反还远低于很多重要岗位。报告数据显示,早期企业创始人的年度总现金收入为269,500元,不仅低于技术、产品、财务、品牌、人力资源、设计、销售、市场营销等8大管理职能总监,也低于所有资深开发工程师(Java、PHP、Python、iOS、Android)、架构师、资深前端工程师和资深产品经理。正如很多创业者感慨的那样,在创业早期他们的收入也就只够养家糊口。

  2.早期企业所有高管中,CTO年度总现金收入与Top30同岗位差距最大

  调研发现,在早期企业最主要的部门高管中,首席技术官、产品总监、运营总监、销售总监与Top30相同岗位年度总现金收入差距巨大。其中,首席技术官年度总现金收入为425,640元,与Top30同岗位的差距达到137%。但是,早期企业首席技术官在四个高管职位中拥有最大比例的长期激励。

  3.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薪酬成本,技术+产品都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早期企业中哪个部门的员工人数最多、薪酬成本最高?答案都是技术团队,这个现象在天使&Pre-A轮、A轮、B轮均是如此。如果把技术团队和产品团队合并计算,无论在人员占比和薪酬占比都占据了一家早期企业的半壁江山。

  4.不要轻视支持部门的同事,明天他们将变身公司核心管理层

  支持部门(人力资源、财务、法务、行政等)似乎在一家公司中并不引人瞩目,支持部门的专员在入门阶段主要是解决企业事务性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导致薪酬水平普遍偏低;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支持部门的管理者(CFO、CHO等)逐渐承担更多核心管理职能。数据显示,早期企业支持部门管理序列从M2(主管级)到M4(总监级),每级晋升的年度总现金收入增幅均超过60%,发展空间巨大。

  5.早期企业员工离职率远高于Top30,人工智能是风口还是黑洞?

  根据美世过往调研,Top30员工过去五年整体离职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20__年达到29%。而同期早期企业的数据为41%,这主要缘于创业环境中早期企业可能发生频繁变动,以及市场中不断涌现的`新机会。聚焦在细分行业中,“人工智能/大数据”20__年上半年的员工离职率高达44%。这两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业成为创投界最大风口,创业者和资本大量涌入,其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员工流动率也大幅度升高,从另一个角度造就了这个另类的“冠军”。

  6. 75%的早期企业选择“一年一次”和“不定期”的期权授予频率

  为了弥补现金收入的劣势,绝大多数早期企业使用股票期权作为主要的长期激励工具。截至此次调研,50%的早期企业已使用当年已获批的股权池。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最多的长期激励计划授予频率是“一年一次”(主要面向现有员工)和“不定期”(主要面向未来核心员工),占比分别为31%和44%。

  7.在线客服成为即将消失的岗位

  “机器人替代人工”的声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市场响起,那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对早期企业哪些岗位影响最大?报告显示,在线客服成为最危险的岗位。在线客服岗位年度总现金收入最高与最低级别无明显差距,同时管理序列中只设置了最低级别的M2(主管级),整体晋升空间极其有限。随着客服机器人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在线客服未来的生存更加堪忧。

  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陈锐表示:“人才是早期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帮助它们快速有效地获取和保留关键人才,一直是华创资本投后管理工作重点关注的方向。此次顶级VC和顶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强强联合,旨在树立早期企业人才管理行业标准,希望这份薪酬调研报告可以成为所有从业者的参考宝典。

  第四篇:关于薪酬调查报告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管理 梅州 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

  一、调查意义

  发展中小企业意义重大。在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企业大型化、集团化趋向的同时,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竞争、吸纳社会劳动力、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贸易出口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势在必行。薪酬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员工薪酬水平提高与企业发展之间呈互动式的良性循环,用一流的薪酬吸引一流的人才,用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再用一流的业绩来支撑一流的薪酬。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中小企业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其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员工薪酬管理问题的研究,当前具有更为突出的紧迫性。企业只有深刻了解和满足员工的多层次的需要,从战略高度系统科学地设计员工薪酬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对员工进行恰当的薪酬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员工的人力资本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真正的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广东5个边远贫困山区地级市(包括:韶关市、云浮市、清远市、河源市、梅州市,即常说的广东北部山区五市)之一。2008年,梅州市GDP仅占全省的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7万元,人均GDP仅占珠三角的六分之一、广东的三分之一,甚至仅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居广东省各市最后一名。同时,它是客家人聚居地区和革命老区,也是目前为止广东惟一一个生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有多个部级重点扶贫县和多个省级重点扶贫县。所以,梅州作为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很有必要对其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梅州市中小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以达到吸引和留住员工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目的,从而使梅州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不仅对其自身经济发展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而且对于广东贫困山区、全国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此外对于全国其他客家落后地区、革命老区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最终能否实现,综合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典型问卷调查描述及分析

  2023年7月至2023年8月笔者在广东梅州市就梅州市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置了44项内容,调查对象共180人。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工资的公平性、工资水平的高低、薪酬制度的科学性、薪酬制度对人才吸引性的评价、薪酬制度激励性评价、薪酬制度的合法性评价、薪酬的保密性、薪酬幅度、经济利、非经济利、岗位工资设置的合理性、人性化管理等。

  调查结果:

  1.工资的公平性

  从表1中可见,只有50%的员工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认可,16.7%的人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不关心或者不知道,有33.3%的人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否认。同时表中反映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即在不公平一项的60票中,有40票来自低年龄段,还有20票分别来自中年组和老年组。据笔者所知,其中有50位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的月薪在梅州并不低(1000元),只是工作量相对较大;还有10位是年轻的后勤洗碗工,工资较低(600元),工作任务很重。这说明:工资的内部公平性基本合理,但在部分岗位工资的核定上欠合理。

  2.工资水平的评价

  据表2可知,61.1%的人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不具有吸引力,明确肯定有吸引力的没有一人,33.3%的员工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可以说明他们不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没有吸引力,那么,就有99.4%的员工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没有吸引力。可见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绝大部分没有吸引力。还有5.6%的员工明确表态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不够吸引,这说明这部分人是不稳定的,很有可能被市场上的高薪企业吸引过去;从这部分员工的组成结构来看,10人中6人是担任管理工作的,有2位是担任技术操作的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操作员,1人是市场营销人员,还有1位是后勤员工,工资较低,任务重。这说明:企业在关键职位上薪酬水平的定位不具有外部竞争力。

  3.薪酬制度激励性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性是相当糟糕的,几乎是受到全体受调查中小企业员工的否定。据笔者所知,梅州中小企业很少有激励制度,工资只罚不奖,对员工工作效果的管理完全依靠上级的评定。另外,梅州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条件简陋,福利几乎没有(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在国家法定假日还要工作甚至加班加点),又无长期激励制度或者短期激励刺激,工作效果只罚不奖。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只有做好或超过本职工作,才不会被老板扣工资。

  4.薪酬制度科学性的评价

  从表4中可见,调查对象中有94.4%的员工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不够或者不科学合理,基本上是对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给予否定,有5.6%的员工没有明确表态。据笔者所知,梅州的中小企业很少有成文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岗位工资的核定完全凭管理者的经验或者是对市场薪酬的个人判断来确定。从梅州的中小企业所建立的管理制度来看,主要是针对工作任务本身建立的一些制度,如员工考勤管理制度、员工上班管理制度、员工日常基本操行细则、员工处罚管理制度等,根本就没有薪酬管理制度。可见,在梅州的中小企业中,薪酬管理制度的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没有引起重视,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性。

  5.非经济利建设评价

  从表5可以看出,有94.4%的员工对梅州中小企业的非经济利建设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有5.6%的员工没有明确表态。在“不确定”一项中,只有10票,据查这10票基本上来自后勤的一些勤杂工,或许是根本就不知道“非经济利”的内涵。对于梅州的中小企业来说,谈非经济利可能为时尚早,但据笔者在其中工作的经历,切身感受到:无论一个什么类型的中小企业,如果忽视非经济利建设,将使员工觉得工作单调,生活枯燥,从而使员工对工作本身散失兴趣和激情,也不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可见,在梅州的中小企业中,非经济利建设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可能还被认为是一种奢侈。

  6.薪酬支付的合法性评价

  表6表明:梅州的中小企业在薪酬支付的合法性上同样存在问题。有66.7%的员工有把握地认为企业在薪酬支付上在有些方面存在违法行为;还有33.3%的员工表示不确定,这部分员工有可能还不熟悉《新劳动合同法》,从而不能作出明确判断。

  7.员工辞职与薪酬关系评价

  从表7可以看出,有66.7%的员工认为员工辞职与现有薪酬不合理直接相关;有20票作出模糊判断,据查这20票来自厨房后勤工;有40名员工认为员工辞职和薪酬有一定的关系,看其人员结构,有30人来自20岁~35年龄段,有10人来自36岁~45年龄段,据查他们所在岗位,年轻组中的30人,有20人是管理人员10人是市场营销人员,中年组中10人是技术操作员。据笔者所知,假设梅州现在有10个人才,只有1个人才因为其他原因不得不留在梅州,其他的9个人才都“支援”珠三角去了。可见,该项目的调查更进一步说明:总的来说,梅州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没有外部竞争力,尤其关键岗位的工资水平更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对核心岗位上的年轻人才来说。

  参考文献:

  [1]李严锋, 麦凯.薪酬管理[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托马斯・B・威尔逊, 陈红斌等译.薪酬框架[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1

  [3]张建国.薪酬体系设计[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亚.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

  [5]侯庆杆.中小企业诊断[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傅和彦.中小企业经营之道[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7]侯光明,李存金.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五篇:关于薪酬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企业现行薪酬制度、结构、福利政策、公平性、激励性的满意程度和薪酬改革等11个方面问题的调查,做了适当的分析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薪酬制度 员工满意度 问卷调查

  为了解公司员工的薪酬价值观、心理取向、对分配律的认识等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单位300名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涉及对公司现行薪酬制度、结构、福利政策、公平性、激励性的满意程度和薪酬改革等11个方面共40个问题的内容,问卷设计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辅以少量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300名员工中,包括所属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39人,一般管理人员96人,生产人员165人。

  1.对现行薪酬制度的总体感觉

  从调查结果看,对现行薪酬制度的总体满意度较低,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4%,而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达到了35%。此外,从公平性、激励性、对人才吸引性三个纬度进行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非常不满意均接近或达到10%,各个纬度的满意度均较低,非常满意度不到8%。一般情况下,完善的薪酬制度应该获得60%以上员工的认同,满意度调查说明现行薪酬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重新设计薪酬制度。

  2.对付薪因素在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的满意程度

  员工对各类付薪因素在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的满意程度不高,对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个人绩效、岗位价值、个人技能的不满意的为35%-41%,满意度较高的仅为14%-30%,反映出现行薪酬制度以职务等级作为主要付薪因素,缺乏考核、奖金固化,以及忽略岗位价值和个人技能差异。

  3.对现行薪酬的结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3%的员工对现行薪酬结构表示满意,可见现行薪酬结构以职务级别定薪的模式存在问题。对待级差的态度上,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27%、67%和56%,说明不同层级人员对薪酬等级差距的大小存在矛盾,这就说明要通过规范、合理的岗位评价,客观体现岗位价值的差异,以获得大多数员工认同。

  4.对现行福利政策的态度

  非常满意的占28%,较满意的占46%,可见员工对福利政策的满意程度较高,这与企业一直延续国有企业较高的福利水平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主要是因为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津贴,包括交通津贴、节日津贴或实物、住房津贴、购物补助以及子女升学补助等;服务,包括班车、工作服、体育锻炼设施、娱乐设施、集体旅游、食堂与卫生设施以及节日慰问等。

  5.对现行薪酬公平感的感受

  从调查结果看有42%的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称(可理解为付出多,回报少),说明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存在较多的问题。有39%的员工对薪酬的相对公平性不满意,根据公平理论,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及时采取措施,员工一旦感觉到不公平,往往会自己采取行动纠正这种情景,这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员工对资历回报的满意度较高,这与现行薪酬结构中多个工资项目均能体现工龄因素有关。对个人技能与收入相比较的满意度较低,在年龄小、学历高的员工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可见现行技能工资主要与工作年限挂钩,缺乏合理的技能评定体系,个人技能提升在薪酬中得不到体现。员工对岗位与收入配比不满意,还是说明没有客观的岗位评价。

  6.对付薪因素的取向

  根据各层次员工对付薪因素选择频次及总序数调查结果,岗位价值和个人绩效表现为最主要付薪因素,其次是技能和资历,这就意味着岗位管理和绩效管理将是薪酬改革中面临的难题,也是薪酬改革成败的关键。另外,员工对资历因素较为重视,也体现了国有企业认同积累贡献的文化,也应引起重视。

  7.对待薪酬改革的态度

  中层管理人员中赞同进行薪酬改革的占95%,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中赞同的分别占81%和68%,总体来讲员工是支持薪酬改革的,但员工由于管理层次不同,在态度上存在差异,说明基层员工对于改革的不确定性存在顾虑,存在改革可能影响既得利益的担心。这就要求薪酬改革中,一方面要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宣传到位,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愿景;另一方面要考虑最基层员工以及在竞争中弱势员工的利益。

  8.改革后薪酬结构、水平的想法

  在收入的固定部分与浮动部分的比例上,多数员工认为固定部分不应小于浮动部分,这与公司大多数岗位多从事规范性工作的因素有关。在收入级差问题上,中层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观点发生分歧,职位高的员工对拉开收入差距的意愿要强,而一般员工则反之。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能体现不同层级员工岗位价值的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岗位相对价值,同时通过薪酬调查获取外部相关信息。

  9.竞争淘汰机制

  75%以上的员工赞同建立竞争淘汰机制,82%的员工赞同异岗异薪,说明员工具有良好的工作动机,认为优胜劣汰是正常的,具有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企业近年来推行的岗位竞聘制得到了员工的广泛认同。

  10.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竞聘上岗的态度

  80%以上的员工赞同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反映了员工通过岗位评价体现岗位价值,以岗定薪的愿望。同时认为在薪酬改革中进行竞聘上岗非常有必要的员工占87%,这就要求绝不能再延续过去工资调、整时套改的方式,而应该在薪酬改革中同时推行用人机制的改革,实施竞争上岗,给员工足够的选择空间。

  11.对薪酬提高的态度

  中层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前者将岗位提升放在了第一位,而后者将个人绩效放在了第一位。但员工总体上认为岗位提升、绩效优良、技能提高、工龄增长应作为提升薪酬的主要因素,这也与员工对付薪因素的态度相一致。因此在薪酬制度设计中,不能忽略岗位晋升机制、绩效与薪酬挂钩机制、技能提高与回报机制等薪酬配套制度的建立。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企业应立足多年的分配指导原则,按照岗位确定基础工资与岗位工资,按照工作年限确定年功工资及积累贡献工资,按照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确定奖金水平。合理的、员工满意度较高的薪酬体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刘正利、杨倩,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研究,经济师,2004.5

  [2]孙萌、石斌,浅谈国有企业薪酬体系改革,时代金融,2008.9

  第六篇:关于薪酬调查报告

  据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发布的20__年才市供求情况预测显示,20__年是广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州已明确了重点建设“一江两岸三带”,与之相关联的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都会保持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会不断加大。而金融业、化学/医药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也会继续通过提高薪酬来吸引、留住人才,预计薪酬增长率都会在10%以上。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高速发展,让电商领域及周边相关行业,产生了巨大的人才缺口,其中物流业人才缺口首当其冲。近两年来,京东、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领头羊企业,发展速度惊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必然加大了人才需求,无论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人才,还是商品采购、快递物流等电商相关人才,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都有告急趋势,年后物流仓储行业也形成了第一波招工小高峰。

  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物流人才凤毛麟角

  目前物流业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物流业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支撑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物流人才的多少和优劣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年鉴(20__)》指出,一方面,我国物流市场庞大,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对物流操作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我国物流涉及从业人员约为两千万人,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增加10万个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比如,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并且相对的地区,如上海和北京,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约占21%和19%,其他地区的这一比例更低,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凤毛麟角。

  而美国奥尔良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职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物流业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人才的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物流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

  物流行业薪酬不断增长,但离职率也较高

  从20__年起,物流行业整体涨薪就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势头从20__年开始趋缓,但仍呈现行业独有的特点,即基层涨薪幅度高于中高层。根据众达朴信发布的物流行业薪酬福利调研报告显示,在细分行业中,快递行业的.快递员涨薪幅度,平均值为16.8%,高分位值甚至超过25%。当然与涨薪幅度相对应的是,快递员也是离职率较高的岗位,平均主动离职率在30%以上。

  随着物流行业连年高幅度的涨薪,其行业整体薪酬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在20__年以前,物流行业年薪过10万元的中层并不多见,但如今,物流行业专业经理的年薪范围为10.3万~20.5万元,高分位值已经超过了20万元。而部门经理和总监层级年薪范围分别为18.5万~38.4万元和32.4万~76.8万元,均超过了全行业的平均水平。

  近年,“快递员月薪过万”的新闻不仅在行业内引起反响,成为吸引人才的“噱头”之一,在行业外也引起了职场人强烈的共鸣。“蓝领超过白领”、“学历无用论”等话题成为了热点。其实,月薪过万的快递员在企业中不是没有,但确实是小概率事件。根据众达朴信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__年~20__年,快递员平均月薪中位值和高位值分别为5250元和7858元。看似光鲜的收入背后,是超负荷的工作时间和几乎没有停顿的工作环境,快递员离职也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也确实给用工企业敲响了警钟。

  物流行业急需四类人才

  据悉,物流相关行业包括:快递业、国际货代业、运输业、港口经营业、仓储业、部分产品加工承揽行业、分拣包装行业、物流设备维护行业、商检部门、咨询服务业等。这些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学习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而是更广泛的专业人才,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英语、法律、交通运输、计算机等人才。

  从物流行业具体需求来说,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企业物流人才;二是物流企业人才;三是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四是物流研究人才。企业物流人才主要是指企业中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报关员、配送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等。这些人员必须熟悉物流行业,同时掌握物流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至于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主要是指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规划人才。

  第七篇:关于薪酬调查报告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之一,在创造社会财富和承载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职工规模,使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既能有效的激励职工发挥工作热情,又体现社会公平的意愿。薪酬体系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纽带,是公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有助于降低企业人员的流失,吸引高级人才,减少企业的内部矛盾,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随着企业领导人薪酬管理意识的增强,众多中央企业不断深化薪酬改革,克服组织管理链条长、用工形式复杂等诸多困难,初步建立多层面、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通过近些年对大型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由于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和监督制约机制的乏力,企业的薪酬分配体系仍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限制人力资本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作用发挥,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要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分配制度,离不开对现行分配领域普遍问题进行诊断,正如世界银行专家在研究中国收入分配问题时指出的那样,中国统计工作的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改革。在研究国企收入分配方面,工资制度变革、工资性收入结构变化,以及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一般结论只能作为我们进一步掌握真实情况的一个起点。必须对现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为此,笔者以一家典型中央企业集团为切入点,对其薪酬体系中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薪酬分配秩序和企业用工制度三个方面开展调查。该企业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以下均简称为__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均居行业前列,且成立时间较早,所属二、三级单位众多,是我国中央企业的典型代表,能够反映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本次调查采用事件分析方法,探讨国有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薪酬增长机制和结构的调查

  (一)职工收入增长情况

  __企业拥有职工十几万人,近六年的时间,企业利润总额增长了13倍,同比职工工资增幅不足1倍。工资性支出在__企业的总产值的结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所占比重由9.30%下降到5.78%,降幅为3.52%,而企业高级管理层与一般职工收入的差距却由5倍激增至23倍。

  调查表明:收入分配增长机制存在缺陷,广大职工未能分享企业效益高速增长的“盛宴”。事实上,多数企业效益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是以减缓职工收入增长为代价,企业高额利润的背后隐含侵占职工的利益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企业集团的盈利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广大职工的收入增长却远落后于企业效益的增长(个别垄断高工资行业除外),特别是一般职工的利益,甚至出现了收入“缩水”现象。

  (二)企业内部群体薪酬差异情况

  __企业实行以岗薪为主的工资分配模式,生产服务岗位为主体,管理技术岗位为核心的岗薪制度。对该企业最近一年的工资水平调查结果表明,管理及技术岗位年均工资5.02万元,生产服务岗位年均工资2.63万元,仅占管理技术岗位工资水平的52.40%,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岗位职工占该企业职工人数的一半以上,人均年收入为2.72万元,仅为管理技术岗位平均收入水平的一半。

  管理层与一般职工收入差距较大,企业机关本部平均工资收入7.23万元,是该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的2.73倍,企业负责人的工资收入更是高达职工平均工资的30.31倍。

  调查表明:尽管岗薪工资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拉开了各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但是除直接证据表明企业领导人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拉大外,岗薪工资并未能科学体现职工的劳动价值。因为企业在划分岗位过程中,对岗位的界定存在一定模糊性,导致下属的不同单位之间对岗位认定上大相径庭,那么,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岗薪工资难免会偏离科学、公平的宗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岗位的划分是实行岗薪工资的关键所在,__企业曾聘请世界知名薪酬咨询公司提供专业意见,通过专业化的指导来岗薪难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尝试。

  二、薪酬调控和制约机制的调查

  (一)企业薪酬总额控制情况

  为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工效挂钩,__企业较早实行了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分配模式。但是,在实际执行中,__企业除按照工效挂钩核定的工资总额之外,每年仍计提部分工资。仅20__年至20__年,__企业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在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之外另行计提工资16.7亿元。特别是在20__年后,国资委对__企业工效挂钩方案的批复明确规定要求其严格执行工资总额同利税总额挂钩,但20__年至20__年,__企业仍违规自行计提工资总额4.31亿元。

  调查表明:工效挂钩体制的初衷就是通过调剂企业工资总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但企业以各种名义在工资总额外列支职工工资,破坏了工效挂钩这个“蓄水池”的功能,削弱了国家对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功能。

  (二)薪酬监督管理情况

  __企业薪酬体系逐步完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格局,与之相匹配的监督制约机制却未建立。在调查过中发现了以各种形式违规取酬问题。比如:职工以兼职为名在所属账外的公司违规领取奖金;逃避审批程序,与个人签订虚假劳务报酬合同,额外向个人支付奖金;虚构假名套取资金向有关领导发放报酬;企业领导人在兼职公司领取薪酬等问题。

  调查表明:由于该企业下属单位众多,仅选取了部分单位的进行薪酬内部监管调查即发现了上述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乱发放奖金和违规取酬问题突出。这此问题反映了企业内部薪酬制约机制缺失,工资制度规范 管理方面仍待加强。

  三、企业用工制度的调查

  早在20__年,__企业规定由集团公司本级统一管理各类形式的体制外用工,并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所属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未经集团公司批准私自与单位或个人签订临时用工合同及协议。经调查,20__年至20__年,该企业体制外用工共计11.18万人,发生劳务费支出17.70亿元,而经过集团审批的体制外用工仅为6451人次,劳务费为0.31亿元,仅占公司审批额度的1.75%。

  __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大量的富余人员形成了内部劳务市场主体,为解决和安置下岗人员,规定凡是体制外用工必须优先在内部劳务市场挂牌招用。但由于临时用工审批的无序管理,仅20__年,__企业体制外用工22 745人,其中外部用工16 447人,占72.31%,同期__企业的内部富余下岗人员有29 430人。

  调查表明:__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庞大,下属的各级独立法人单位规模达数百家,对体制外用工的管理非常薄弱。体制外用工审批制度流于形式,形成企业一方面大量雇用外部临时用工,一方面企业内部又存在大量富余人员的局面,加大了人工成本,这种管理缺失的局面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另外,__企业雇佣体制外用工与个人签订临时用工协议,以劳务费名义将工资性支出在管理费用中列支,调查的最近三个年度中,体制外用工工资性支出4.36亿元全部列支工资总额之外。其后果是不仅工资总额控制无法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还导致了体制外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少缴或者不缴社会保险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四、国有企业薪酬改革进程中的思考

  对__企业的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的薪酬弊端。党的报告提出,要在初次分配领域处理好效益和公平的关系,在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当中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决定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尤为重要,在整个企业格局当中应当发挥市场导向的作用。在中央政策指引和企业自主改革薪酬制度的进程中,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取得了新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宏观层面,主要问题是企业分配秩序混乱,分配行为不规范,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受到侵害,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速度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偏慢,某些行业、职位工资水平过低,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政府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工资总量进行调控,有两个不高于的规定,但是在这个规定幅度内国有企业的人工成本总额往往是呈刚性无规律增长的局面。企业利润的增长一部分原因来自成本超常压缩。其中,劳动者报酬的减少是重要方面。从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上分析,这几年我国企业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原材料等成本减少缓慢,特别是资源、能源价格上升,成本刚性较大。通过减少这类项目的成本来增加利润难度很大,而劳动力成本成为企业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目标。企业通过减少劳动力数量、增加工作时间、减少劳动力报酬,在人力成本方面挖潜来提高利润水平。我国过剩的劳动力现状,为企业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微观层面,主要是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仍缺少先进理念指导,缺乏战略引导,基础管理薄弱,薪酬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内部分配关系没有理顺。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的差距不合理扩大,企业普通职工工资结构差异未能体现公平、效率原则。特别是在长期以来的工效挂钩考核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层为完成国家下达的以利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为了实现政绩,一边以改革改制为名大量减员,另一边却又临时从社会上大量招收聘用人员,减少劳动力成本,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如果劳动力成本长期低于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甚至低于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成本,一个国家的产业将难以维持竞争力,更难进行产业升级。

  五、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薪酬制度

  面对困扰国有企业的薪酬难题,如何化解难题与矛盾,不断制定和调整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薪酬制度才是当务之急。应在正确的改革思路的指导下,采用科学方法是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正确途径,通过上下联动,把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评估环节与价值分配诸环节衔接起来,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的改革相互形成合力,协调推进,共同促进我国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取得最终成功。

  第一 搭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规范,建立与相关配套改革有机衔接的职工薪酬管理系统。

  一是通过科学的评估人力资本价值,设计薪酬定位。在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正确划分管理责权,根据执行业务管理流程的需要与组织机构职责功能确定岗位名称,在岗位分析基础上定岗定编,再对所确定的岗位进行岗位价值评估,真正的发挥岗薪工资的激励作用。

  二是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既能激发员工高涨的工作热情,又能从总体上减少企业人力成本,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薪酬激励不仅是货币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根据企业特点,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变动激励与稳定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投入生产要素个人的积极性。

  三是借助中介咨询机构专业力量,扩充企业薪酬设计“智囊团”。聘请专业机构为企业量体裁衣设计薪酬制度,将外部“智力”引入企业薪酬决策层,不仅吸收先进的经验,还避免企业内部各方利益博弈造成整体利益受损的弊端。

  第二 发挥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决策和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严格工效挂钩执行纪律,创新工效挂钩清算方式,积极稳妥的推进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推动新分配格局的建立。改进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管理办法,单纯的利润类考核指标给企业人为调剂当期利润留下很大空间,尝试通过推行基于eva等衡量企业价值指标的考核机制,将企业价值增值与工资总量相挂钩,建立企业长期发展与经营者利益相挂钩的利益共享机制。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使企业经营者以股东的心态来思考企业的发展问题,真正建立起企业领导承担风险、享受利益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创造出良好的国有企业激励环境,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三 改革国有企业用工制度,逐步建立完全按劳分配的机制。解决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不同的“双轨制”后遗症,体制外用工与正式职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日益得到关注,实现同工同酬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用工体制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宽泛,且面临诸多棘手问题,需要国家、企业和社会充分发挥自身使命感,抛弃片面强调局部利益观念,共同推动此项改革的开展。具体的讲,国家通过对企业的考核逐步施加影响,企业在自身承受范围内逐步实现用工制度统一化,职工本人应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要

  第八篇:关于薪酬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研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__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__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__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__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20__年医药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持续深入,今年将成为医药企业迅速扩大势力范围,提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年。在这个关键时点,人才争夺战也在悄然打响。年初,华东区某医药商业公司以三倍年薪挖角竞争对手同岗位人员;2月,华北区某医药公司以20%的薪酬涨幅激励核心团队,提高员工满意度;3月初,华南地区某生物制药公司在人才招聘会中,以高出同行业80%的薪酬标准招揽各界英才。虽然吸引和保留核心员工的方式有多种,毫无疑问,薪酬福利是权重最大的要素。在生物制药方兴未艾,中药技术二次创新,化学药物占据优势,医药商业规模扩容的今天,各类医药企业的薪酬水平到底如何?我们从北京众达朴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推出的《20__年一线城市医药行业薪酬福利调研及20__年预测分析报告》中,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生物制药研发人员薪酬水平较高

  生物制药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创新主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上,可以看到生物制药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从众达朴信的一类城市医药行业薪酬报告来看,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专员、研发经理和研发部长的年度总现金中位值分别是:95685元,184585元和286873元。研发人员20__年的涨薪涨幅在15.8%,处于各职能前列。化学药物的研发人员薪酬水平略低与生物制药,研发经理的年度总现金为145328元,而中药企业的研发经理相应数据为128846元。

  医药商业销售人员薪酬优势明显

  未来几年,医药商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药品批发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销售人员一直是医药行业离职率最高的职类,而对医药商业行业来讲,销售人员对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众达朴信薪酬调研报告中来看,20__年医药商业销售代表、销售经理、销售部长的年度总现金分别为89658元,223588元和387685元,生物制药的销售人员薪酬也逐年增加,销售经理年薪中位值为173560元,化学药物销售经理年薪中位值为165872元。国外销售和国内销售的薪酬差距依然很大,销售部长层级薪酬差距在35%-50%。

  中药行业缩短薪酬差距

  中药行业占医药行业约为22%份额,属于外商投资受限的行业,政策重点扶持,也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子行业。随着中药行业创新力度加大,利润逐年增长,薪酬水平也与同行业缩短了差距,中药行业的经理层级年薪范围在12-18万之间,较上一年度增幅14.8%。

  各类型医药公司涨薪幅度预测

  20__-20__年的医改,为医药行业长远发展建立了基石,医药行业市场被全面看好。根据众达朴信的监测数据显示,参与调研医药企业20__年实际涨薪幅度为13.2%,20__年预计涨薪幅度为12.6%,其中生物制药预计涨薪幅度为13.3%,化学药物预计涨薪幅度为12.8%,医药商业和中药预计涨薪幅度分别为12.2%和11.3%。其中研发、生产和销售仍然是涨薪重点部门。

  福利项目不断完善

  医药行业福利完善程度相对较高。由于制药企业大部分都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所以超过70%的企业提供班车和工作餐。超过60%的医药企业提供旅游、过节费、文体票等体现员工关怀的福利项目。未来几年,有30%的医药企业会提供弹性福利,这项政策会有效地保留和激励核心骨干员工,提高雇主满意度。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__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__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__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研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研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研,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

  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

  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

  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

  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

  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研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研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体会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

  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关于薪酬调查报告(甄选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学习大全网「Xuexidaquan.Com」,一起成长!

关于薪酬调查报告(甄选8篇)相关文章:

关于薪酬调查报告(甄选8篇)

薪酬调查报告模板(分享10篇)

关于调查报告模板(精选10篇)

市场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关于市场的调查报告(推荐10篇)

超市的调查报告(推荐10篇)

【调查报告】推荐文章

【调查报告】图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