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学习网站

党课理论心得(精选3篇)

时间:2023-08-01 08:57:02 韩子墨

  党课理论心得 篇一

  我们常怀知恩之心、感恩之情。玉树灾后重建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宏大工程。地震发生时尽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困难,但是党和政府对玉树地震仍倾尽全力, 省委、省政府是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压缩其他支出,不论是在前期的抗震抢险救灾斗争中,还是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从人才、技术、资金和政策上都给予了强力支持和照顾。在财政支持上,国家财政安排灾后重建资金316.5亿(不包括省财政投入),人均达14万多元;在房屋和土地补助政策上,玉树的房屋补助标准为每户80平方米,城乡居民户均可享受一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和3.5万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费,玉树征用土地的补助标准为2.7-9.7万元/亩,是青海省的最高标准;在教育上,对生源地为玉树地震重灾区的高等教育阶段全日制在校生和高中阶段学生发放助学金或生活费补助……所有这一切,可以明确看到,党和政府对玉树灾区、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支持、特殊关爱。我们要铭记恩情,奋发有为,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埋头苦干、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用建设新青海、新玉树的成果感谢伟大的党、亲爱的祖国和兄弟般的各族人民。

  我们要努力攻坚克难,打好硬仗。今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攻坚之年、决战之年,要基本完成三年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是一场决定性的硬仗。在特殊环境、特殊考验面前,我们一定要继续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继续保持科学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谐重建的工作态度,继续发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顽强作风,切实担当起党和国家、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做表率,变压力为动力,负重自强,迎难而上,在艰苦环境中追赶跨越,在艰苦工作中坚守责任,在艰辛付出中苦干实干,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重建工作,创造出一个个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执行力,不折不扣去贯彻执行好灾后重建中的各项规划、措施、方案,要有一股子狠劲,有一股子韧劲,敢于碰硬,敢啃硬骨头,看准了的事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见成效决不罢休。参建各单位要讲科学、重质量、抓效率,规范设计,强化管理,严格督查,厉行节约,确保恢复重建项目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灾区群众要讲奉献、弃私利、促和谐,要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大团结、大协作,以感恩之心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全面贯彻执行好玉树灾后重建的决策和部署,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重建环境。

  我们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前所未有,我们面对的关注和期盼前所未有。恩重如山,大任在肩,我们惟有感恩奋进,全力以赴夺取灾后重建最后的胜利。怆然回首,我们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书写坚强与奋起;展望明天,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一定会在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浴火重生!

  党课理论心得 篇二

  我很高兴能被推荐去上党课。经过党校培训,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在内心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同时,我也意识到入党条件之多,要求之高,发现自己身上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距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能给自己创造入党条件的。今后,我会以实际行动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学习我的体会如下:

  第一讲主要是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就是人们心目中所定的奋斗目标,是鼓舞人们前进的一种精神动力。在我国古代,理想被称为“志”。古人很重视理想,即使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翻开史册,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青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的。作家蒲松龄落第后,下决心要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这么写的,也这么做了.终于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我们不曾忘记,我国的核弹之父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置身于火箭、导弹研究,为我国“二弹一星”的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什么力量使他拒绝了金钱和享受的诱-惑呢?是理想,是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因为个人理想一旦和国家危亡、民族兴衰联系起来,则显得更加崇高和伟大。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理想,是心中的绿洲;理想是指路的明灯,引领人们走向成功。

  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融合在一起才更有价值。今天,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美好愿望将在这项伟大事业中实现。大学生围绕这项伟大事业树立远大理想,在这项伟大事业中施展才华,一定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

  一个人的远大理想只有和踏实奋斗结合起来才更有力量。远大理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真正有理想的表现是"致知于行"。对于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来说,实践自己远大理想的最好行动,就是刻苦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周恩来同志在年少时说出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崇高而又神圣的使命。大学生们躬逢盛世,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以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这是大学生,研究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由之路。“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相信,在领导下,我们一定会以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这次党校培训对我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他全面改善了我对党的认识,端正了我的入党动机,为我的入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我要在党的熔炉中锻炼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课理论心得 篇三

  自信源于什么?我想大概是源于他信,最终还是源于自信的。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按照这么论述的话,就会造出来一个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的无限循环。那么毕然有一种力量给了人以最初自信的种子。那是什么呢?也许我们叫他做理想。

  没有理想的人生不是恐怖的,因为有面包,有牛奶,那么生活就可以继续下去。没有理想的人生也不是缺陷的,因为人本就是动物,生存就是第一要务。

  但没有理想的人,永远是没有自信的。因为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还能改变世界。

  我们如何对于我们的道路具有自信?我们又如何对于我们的制度具有自信。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之前,支撑我们的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道路是为了理想而服务的,所以我们的道路一定是正确的。没有了理想,道路通向何方?或者说,没有了理想,还会有道路?

  所以说,我们的道路本就是由理想而来,依存理想而存在的。也就是说,给予我们自信的,本就是我们的理想。回想过来,做什么都需要自信,那么做什么都需要理想了吧?

  我联想到高中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之中论述到,我们为什么上大学?为了一个毕业证?为了这帮同学?为了增长社会阅历?我们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我们的全部目的,前提是,如果你有梦想。

  大学没有学位证可以吗?当然不行;大学没有一帮哥们行吗?当然不行;大学没有社会阅历的提高怎么样?当然不行。但是大学真正的目的在何方?我想恰恰是理想决定了我们的目的吧。

  “考试则有讲义,四年结矣,则可依一纸证书活动于社会”。这样的人生,我们很不堪,但却正是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路。

  所以,我们大学生没有理想吗?

  前几日去听一个讲座,一位中国台湾学者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团队意识很低呢?

  “生存。”中国社会在强调自己被列强欺压,强调自己要一雪前耻的时候,同时也在给这些新生的孩子们以生存的压力,这些生存的压力,又让下一代过早的接触到了所谓世事炎凉。

  如今很多拜金之人言语之中讲: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可他们有谁在自行车上笑过吗?我想大多数都没有,那么是什么给了他们这种所谓的亲身体验来促使他们变得现实呢?

  生存。我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却忘记了,生存只是一种手段,理想才是最终目的了吧。

  自信与他信,不过尔尔,唯有理想,坚贞不渝。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党课理论心得(精选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学习大全网「Xuexidaquan.Com」,一起成长!

党课理论心得(精选3篇)相关文章:

党课理论心得(精选3篇)

党支部活动心得体会范文(推荐3篇)

党课提高班心得体会(优选12篇)

初级党课心得1500字(甄选2篇)

党课第二次心得体会(通用12篇)

1500字党课思想汇报(优选12篇)

【心得体会】推荐文章

【心得体会】图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