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学习网站

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推荐10篇

时间:2022-10-29 21:18:37 admin

  篇一: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随着冬季到来,气候愈来愈寒冷、干燥,冬季高发各类传染病趁机向人们进行强势攻击,然而伴随着我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加班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成为常态,造成大部分人群机体免疫力低下,此刻,各类传染病趁虚而入,严重传染病可危机生命!让我们一起了解冬季高发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及预防,做到安全防治传染病,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五期临床过程为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病情严重者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出血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或粘膜。

  人食用了被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食物。

  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尘土扬起时,被人吸入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人群对出血热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青壮年农民,其次为青年学生。出血热流行的小高峰为每年的5-7月,大高峰为10月至次年1月。

  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出血热疫苗接种对象是16-60岁的人群,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2、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孳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C)、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篇二: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进入秋冬季节,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家长朋友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有哪些?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以上总结的“三痛三红三点”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出现。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如何诊断?

  看血常规: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只要出现这个,结合临床表现就是流行性出血热。

  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IgG)检测

  也许有人会问,我早期是“感冒”,最后医师怎么诊断为“出血热”了?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的症状相似,二者并不容易区别;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积极诊断治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体温正常后全身状况好转,而血热在体温正常后全身症状继续加重,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所以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积极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这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2、流行区易感人群接种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Ⅱ型)和乳鼠脑纯化汉滩病毒灭活疫苗(I型)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疫苗注射后88%~94%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6个月后明显下降,1年后需加强注射。

  3、发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

  4、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5、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6、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7、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8、及时就诊: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以上,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家长朋友们,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共同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丑小鸭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三: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最近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学习以下内容。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发病特点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

  三红:脸红、脖子红、前胸后背红;

  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发热似感冒,皮肤黏膜出血点,出现以上症状请尽快到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流行特征

  每年5月至7月、11月至次年元月发病率较高。

  传播途径

  老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传播途径有:

  1、接触感染,由带病毒动物咬伤或鼠的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传播是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

  3、消化道感染。经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吃入机体后受到感染。还有螨媒传播及垂直传播。

  居家注意

  1、食物尽量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老鼠接触到的食物要倒掉。有老鼠爬过的器具要使用84消毒液或高温消毒后方可使用。

  2、做好家庭卫生,不留死角,家中有死掉的老鼠要及时处理掉,可以把死掉的老鼠烧掉,对室内物体表面、地面用84消毒液消毒,开窗通风,对老鼠爬过的床单,被罩,以及其他的物品要彻底清洗,晾晒后使用。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洗手。

  温馨提示

  1、请各位家长朋友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

  2、请各位家长朋友配合我园晨午检及病假追踪工作,不刻意隐瞒幼儿病情。

  3、注意室内通风,引导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吃熟食,喝开水。

  4、孩子若出现发热、感冒等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篇四: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随着冬季到来,气候愈来愈寒冷、干燥,各类传染病趁虚而入,流行性出血热就是其中一种,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让我们一起了解流行性出血热,做到安全防治传染病,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全年均可发病,但有两个流行高峰,即4-5月小高峰和10月到次年1月的大高峰。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此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起病急,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且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依次会出现少尿、多尿、血压降低等现象。

  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的尿、粪便、唾液等排泄物的污染尘埃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被带毒鼠类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毒老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

  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带毒老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水或食物。

  4、螨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5、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预防措施

  1、防鼠、灭鼠。广大群众可以挖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以免有鼠类窝藏。而且要积极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药物毒杀为主,还可采用捕鼠、堵鼠洞等各种办法。

  2、接种疫苗。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手段。

  3、灭螨、防螨。可用杀虫剂进行灭螨。

  4、注意食品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吃熟食,剩余食品应加热后食用。

  5、清洁环境,并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经常接触可能有老鼠活动的土壤和植被的园林、清洁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手套;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损伤后要正规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7、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温馨提示

  一、流行性出血热

  1、家长给幼儿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这是最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好方法。

  2、注意居家的环境卫生的清理和消毒。

  3、教育幼儿在野外活动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二、冬季传染病

  1、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与不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明显低很多。

  3、每天入园前请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在没有明确病因前不要送幼儿入园。如在医疗机构诊断为传染病时,需居家隔离至病愈,并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回园。

  4、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保健医生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三、新冠疫苗接种

  为切实守护幼儿生命健康安全,加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按照商科教体发[20xx]xx号文件要求,开展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请各位家长正确认识新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稳妥推进3-11岁适龄无禁忌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希望家长们统筹安排幼儿接种时间,11月30日前完成第一剂次接种,12月31日前完成全程第二剂次接种。

  最后,忠心感谢你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祝愿每个小朋友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篇五: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0月到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大高峰。为了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帮助家长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现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出血热的防控知识。

  一、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全年均可发病,但有两个流行高峰,即4-5月小高峰和10月到次年1月的大高峰。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此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二、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起病急,典型病例有高热、畏寒,体温在39-40℃之间,伴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多数患者食欲减退,重者有恶心、呕吐、呃逆等,患者眼球结膜及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出现显著的潮红、充血,似酒醉貌,皮肤出血好发于双侧腋下及胸背部,多为出血点或搔抓样、条索样出血斑点。

  三、流行性出血热是怎么传播的?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

  (一)呼吸道传播:病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空气、尘埃,易感者吸入带病毒的尘埃而感染。

  (二)消化道传播:病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水源或食物,可以经消化道黏膜而感染。

  (三)接触传播:接触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者是血液经破损皮肤伤口或黏膜而感染,偶尔被鼠咬伤而感染。

  (四)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螨类是鼠间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在鼠和人之间传播的途径之一。

  (五)垂直传播:也就是母婴传播。

  四、流行性出血热该如何预防?

  (一)防鼠灭鼠

  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二)疫苗接种

  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病毒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三)做好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饭前、便后勤洗手;家庭垃圾日产日清,剩饭剩菜及时清理;保管好各类食物,最大限度降低鼠类滋生条件;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

  (四)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红、颈红、胸部潮红,呈酒醉貌)等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尽早规范治疗。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家园共育小贴士

  幼儿园:

  1、提醒并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严防病从口入。

  2、做好班级、公共区域、户外大型玩具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根据每天温度及空气指数,选择不同时间段保证开窗通风时长。

  4、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好晨午检,与家长积极沟通。

  家长:

  1、请您配合幼儿园班级教师做好晨午检,如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

  2、如幼儿因病不能来园,请您向班级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如确诊为传染病,切不可隐瞒。

  3、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作息,多吃水果多喝水,增加幼儿的自身免疫力。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家园协作,共同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每一个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六: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冬季气温转凉,小朋友们纷纷穿上暖暖的衣服,在温暖的房间里御寒。而老鼠们为了觅食和过冬,会偷偷的寄住在温暖的房间里,导致老鼠和人的接触机会增加,这时候我们就要提高警惕,防止这不请自来的“小邻居”所带来的流行性出血热,此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致死率高达20%~90%,如何预防并正确认识它至关重要。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是俗称的鼠疫么?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11月到次年1月出血热进入高峰期。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

  1、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伤的皮肤或粘膜(一是饮食传播:老鼠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二是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2、螨虫传播

  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3、母婴传播

  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怎么自我诊断患上了出血热?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以上总结的“三痛三红三点”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出现。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手臂试验阳性。

  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也许有人会问,我早期是“感冒”,最后医师怎么诊断为“出血热”了?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的症状相似,二者并不容易区别;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积极诊断治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体温正常后全身状况好转,而出血热在体温正常后全身症状继续加重,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所以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积极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措施

  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做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整治卫生环境,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

  2、保护好食物和水源,吃熟食,喝开水。

  3、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

  4、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以上,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5、接种出血热疫苗,这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

  家长朋友们,如发现您或您的家人有类似感冒的症状,请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化验。照顾好自己和幼儿的健康,时刻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只要大家就医时,遵守“三早一就”原则,即早休息、早诊断、早治疗和就近到医疗单位救治,经过有效的救治,一般预后都比较好,不会留有后遗症,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啦~

  篇七: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各位家长: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发生多种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就是其中一种,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家长和孩子们均居家工作学习,所以家长们更应该注意家居环境卫生,防止出血热等其他类传染病的发生。

  出血热是什么?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鼠类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的尿、粪或唾液,经气溶胶吸入、破损皮肤侵入、进食被鼠类污染的食物或寄生虫叮咬等途径而感染,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一旦发病,症状严重,并发症多,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秋、冬季为流行高峰期,即每年10月至次年的2月为发病高峰。

  它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为:4-45天,一般为1-2周。

  典型表现: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早期有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症状。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

  它是怎么传的?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

  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颗粒,经过呼吸道感染人体。

  2、消化道传播: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被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类咬伤或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人破损皮肤、黏膜接触,可感染人体。

  4、虫媒传播:鼠类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亦可引起传播感染。

  它该如何预防?

  防鼠灭鼠

  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避免与鼠类直接接触或与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食物或粮食要采取防鼠设施,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或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尽量不在野外住宿或坐草地。

  疫苗接种

  防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双价灭活的出血热疫苗。出血热疫苗是经过灭活处理的、含有I型和Ⅱ型汉坦病毒(双价)蛋白质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所以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出血热。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免疫全程失效,除浪费第一针疫苗外,还需要重新开始免疫。

  做好个人防护及卫生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消灭鼠类滋生环境。及时清除校内家里堆放的垃圾及杂物(特别是厨余垃圾),妥善保存食物,断绝鼠粮;无死角巡查,封洞加网,消除鼠类隐蔽场所,破坏鼠类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切断鼠类入室入校途径,是生态灭鼠的重要手段。

  居家要时常清洗、晾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保持居室干燥、通风、整洁,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杜绝病从口入,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三早一就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知识,增强大家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人群感染率。进入高发季节,若出现发烧或感冒症状时,不要自行用药,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防延误病情。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为了大家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八: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

  您好!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幼儿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幼身体健康,特提醒家长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未见直接人-人传播报道。

  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3、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是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如何识别早期流行性出血热?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流行与传播,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也多加注意,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篇九: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冬季气温转凉,小朋友们纷纷穿上暖暖的衣服,在温暖的房间里御寒。而老鼠们为了觅食和过冬,会偷偷的寄住在温暖的房间里,导致老鼠和人的接触机会增加,这时候我们就要提高警惕,防止这不请自来的“小邻居”所带来的流行性出血热,此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致死率高达20%~90%,如何预防并正确认识它至关重要。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是俗称的鼠疫么?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

  老鼠怎么传播给人的呢,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吗?

  1、带毒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黏膜;

  2、进食了被带毒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食物;

  3、带毒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体呼吸道;

  4、寄生在带毒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请大家放心,目前为止除了发现可以母婴传播之外,没有证实现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

  怎么自我诊断患上了出血热?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以上总结的“三痛三红三点”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出现。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也许有人会问,我早期是“感冒”,最后医师怎么诊断为“出血热”了?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的症状相似,二者并不容易区别;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积极诊断治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体温正常后全身状况好转,而出血热在体温正常后全身症状继续加重,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所以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积极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我们平时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来措施呢?

  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做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整治卫生环境,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

  2、保护好食物和水源,吃熟食,喝开水。

  3、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

  4、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以上,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5、接种出血热疫苗,这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

  家长朋友们,如发现您或您的家人有类似感冒的症状,请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化验。照顾好自己和幼儿的健康,时刻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只要大家就医时,遵守“三早一就”原则,即早休息、早诊断、早治疗和就近到医疗单位救治,经过有效的救治,一般预后都比较好,不会留有后遗症,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啦~

  篇十: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

  您好!由于冬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易引发多种传染性疾病,肾病综合症出血热就是其中的一种。肾病综合症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休克以及致死率很高为主要特点。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出血热的防控知识。

  发病特点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全年均可发病,但有两个流行高峰,即4-5月小高峰和10月到次年1月的大高峰。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此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1)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损的皮肤黏膜。

  (2)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3)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

  临床表现

  出血热疾病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该病典型表现为:发热(38-40度)、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吐泻、全身关节痛、皮肤黏膜三红(脸、颈、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防治措施

  1、灭鼠和防鼠是防止出血热疾病流行的关键。

  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2、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

  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贮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紫外线、乙醇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杀灭作用。

  3、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饭前、便后勤洗手;家庭垃圾日清,剩饭剩菜及时清理;保管好各类食物,最大限度降低鼠类滋生条件;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

  4、根据《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应采取“预防接种,灭鼠防鼠”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红、颈红、胸部潮红,呈酒醉貌)等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尽早规范治疗。

  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请家长朋友认真阅读以上内容,遵循科学的方法,及时预防、降低孩子生病的机率。如果孩子有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并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如实向幼儿园汇报病情。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家园携手,做好预防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推荐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学习大全网「Xuexidaquan.Com」,一起成长!

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推荐10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推荐10篇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小知识推荐23篇

2021夏至时节有什么水果_夏至时令水果

2021夏至节气分为哪三候_夏至哪三候

2021夏至节气各地传统食物

2021夏至节气应该吃什么

【知识积累】推荐文章

【知识积累】图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