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中小学教育学习网站

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5篇

时间:2021-06-23 09:57:37 admin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亲爱的读者,学习大全网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请笑纳!

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5篇

  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1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 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① 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 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

  五、说教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采用分组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构成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说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新思维

  我邀请学生一起动手利用西红柿,苹果让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在这个现象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1) 引导学生复习金属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提出问题: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类型属于哪一类?

  这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用双线桥法表示锌和稀硫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以及数目?

  (2) 通过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做出大胆的假设:如果让锌失去的电子在闭合回路中发生定向移动,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引导学生设

  计出电子定向移动的闭合回路,得到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3)通过分析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电能,依据能量守恒原则,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那么电能到底是什么能转化而来的呢?和学生一起分析从而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这种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

  (二) 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探究,再结合设疑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1. 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教学:

  教材中“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讨论题,问题过于空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单纯的讨论可能会无从谈起。因此,我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依据之前设计出的铜锌原电池装置提出回题:如果更换铜锌原电池中的部分电极材料,那么电流计的指针依旧会发生偏转吗?得到实验方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我把学生分为四大组,共八个实验,通过分组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的不同,分析可能的原因,交流讨论,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

  原电池原理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动画演示,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示意图,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原电池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如电子的定向移动,以及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引导学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在初中物理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电流的方向来确定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判断正负极的其他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最后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释在新课之前的实验现象,说明苹果,西红柿中含有电解质溶液,和铜片、锌片以及导线共同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通过这个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2

  一、说教材: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节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第一章带有绪言的性质,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大门,而第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导火线”。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必结灿烂之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节安排1课时授完。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⑵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为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影像资料、课堂讨论来领悟学化学的意义,用化学史实和化学促进社会发展事件或联系当地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或用化学知识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的事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和研究内容的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⑵激发学生为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⑶使学生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 难点:认识化学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说教学过程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 实验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

  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归纳: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

  3、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演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让学生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并了解化学实验是学习和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认识了物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含硫火柴的燃烧实验。帮助学生了解钢铁锈蚀的原因和锈蚀的普遍性,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在使用某些物质时可能产生危害健康和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说明我们在利用物质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我们要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改进生产方法,优化产品,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4、 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

  5、 讨论交流: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知识。老师小结并板书。

  6、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总结分析不同玻璃材料在性能上有哪些差异?

  7、例题研讨:

  (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铁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果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

  C.工业酒精不可兑水配制白酒饮用 D.工业用盐不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8、课堂总结:教师简要回顾所学,激励同学们热爱化学科学,努力学好化学。指导同学们课外拓展知识视野。

  9、作业:假如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化学家,谈谈你所最想解决的问题是哪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课中三项实验观察和一项简单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问题(如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乐学情绪。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

  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3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行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现在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处理。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属于新课标中的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部分,它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及淡水分布不均上说明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的短缺。

  水资源保护则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方面谈的。本部分内容既侧重要珍惜水、爱护水、增强节水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又渗透了学科知识,如污水处理等。为以后学习水的净化、水的组成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说对水再熟悉不过了,知道生活中及农业生产中水的用途,但对于工业生产及实验室中谁的用途还了解不多,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不那么全面,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乏感性认识,同时对水资源总量丰富和可用淡水资源的缺乏这一辩证关系会存在一定的困惑。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初步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表格等活动,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初步学习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知道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爱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及措施。

  难点:1、辩证的认识世界水资源的丰富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缺乏。

  2、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要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的观念,并付之于行动。

  三、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学法:本部分内容偏向化学与社会发展,所以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展示与本内容有关的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一图中和数据为导向,指导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学法分析

  1、自主学习:对于课本上有的或者是学生自己能轻松查阅到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师友互助等方式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对于家庭节水方法和防止水污染方法,可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

  在上课前一天,我给学生布置作业。

  (1)调查家中每月的用水量、水费。

  (2)家中的哪些活动用到水,结合生活经验你能想出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

  (展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的照片——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以及波澜壮阔的大海和美丽、清澈的潺潺小溪,让学生感受到水给我们带来的身心和精神享受,再出示两张水污染的图片,立刻又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视觉冲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爱护水资源

  接下来播放南水北调的视频和图片,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南水北调呢?顺理成章进入第一次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第一个大问题人类所拥有的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指向性不是十分明确,于是我把本部分内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来自主学习。问题如下:

  (1)为什么说地球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呢?

  (2)我国水资源状况怎样?

  (3)我国人均水量及存在的问题?

  几分钟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第一次展示。展示后,多数学生已了解,但他们的认识还不深入,于是我在播放一些统计数据和一些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最终真正认识到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可供使用的淡水面临严峻形势,明白水危机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产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接下来,我展示一幅漫画——捕鱼者的困惑(一位白发老翁坐在江边钓鱼,结果令他惊讶的是钓上来的都是鱼骨)

  引出问题:通过此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经过短暂的交流后,归纳总结得出人类的活动正在使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后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结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第二个大问题——爱护水资源

  那么我们如何来爱护水资源呢?学生进行第二次讨论,基于前面的认识,学生很快会得出结论,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部分,课前准备的作业派上了用场,此时学生进行第二次展示,分组汇报课前准备的内容:

  A学生调查家中每月的用水及水费

  B家中哪些活动用水,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用水量

  学生会说出很多,每组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再用PPT展示总结节约用水常用的方法。

  生活中:1、使用节水型器具

  2、以淋浴代替盆浴

  3、一水多用如(洗菜)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

  4、及时修理坏了的水龙头,防止自来水人为流失

  5、集多衣物一起用洗衣机洗,少量则用手洗

  6、洗漱时用器皿盛水,不使用长流水等

  7、用水桶盛水洗车,不用高压水枪冲洗等等

  以上主要是对节约用水的定性认识,再补充一个定量计算活动:算一算,如果一只坏了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试计算这只坏了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使学生认识到节水需从我做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上述只是家庭生活中节水的方法。而工农业生产中节水方法,学生可能不太熟悉,这时候,可以通过展示图来使学生认识农业和工业上的节水方法。

  农业上,以喷灌,滴灌代替大水漫灌。

  工业上,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讲解,如果全国工业用水均重复利用率从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107t。

  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引导学生先思考,概括出“国家节水标志”图的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

  (2)防止水污染

  水体污染部分,教材资源较多,此时安排学生进行第二次自主学习,并与小组成员交流。找一找:水体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接下来补充图片,认识水体污染的危害。

  为了加强学生对防治水体污染措施的认识,我补充一个小组活动: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我会去如何防治水体污染?每组进行第三次展示。畅谈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最后在节水警示语和倡议中结束本节课。

  从现在起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已的眼泪。为了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请珍惜每一滴水。

  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4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氯气,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氯气的整节课的一些想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

  本节内容多、实验多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不易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处理:

  1.本章应预见学生判断溶液颜色有困难:可以准备几瓶Cl2、Br2、I2的水溶液、酒精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贴上标签、注明颜色让学生观察。

  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卤素包括F、Cl、Br、I、At五种元素。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展示:氯气、空气、氯水、水四瓶溶液,让学生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氯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物氯气归纳出氯气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演示氯气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产物;再演示氯气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总结,最后我归纳其反应现象:小结:氯气的毒性与氯气活泼的化学性质有关。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能溶2体积氯气),易液化。

  强调:氯气是有毒的。闻氯气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引入:新闻材料,配置多媒体讲述:伊普雷战役

  问:什么是伊普雷战役?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防毒面具为啥像“猪嘴”?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的毒性机理。

  引言: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氯气的毒性一定与它的结构有关,我们首先考察氯原子的结构

  【演示实验】氯气的漂白性

  【复习提问】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Cl2水中的HCIO是强氧化性的弱酸。

  小结:板书:氯气的化学性质:Cl2 +Cu—— Cl2 +H2 —— Cl2水——Cl2 与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应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要求要严要细,安排学生组装实验室中氯气装置(无药品),严到又快又整洁,细到先拿什么后拿什么,先拧什么螺丝钉后拧什么螺丝钉都清楚。结合实验室制取氯气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引导学生提问,问为什么?如为什么收集氢气可用排空气法和排水取气法?为什么制取氢气不需尾气处理?为什么制取氢气需加少许硫酸铜最后所得溶液为黑色?完成实验室制取氯气后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题:实验室制飘白色的粉温度稍高有副反应发生,甲、乙、丙三人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请指出三个装置的各自的缺点或错误(如没有可不填)甲————————乙——————————丙————————————.

  (2)下图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分组成,丙由F、G组成,从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中选出合理的部分(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填所选部分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用12molL-1的浓盐酸100mL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15mol,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各步反应无反应物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多媒体回答:(1)甲:①发生装置错误,②U型管右端没有接尾气处理装置。乙:①没有降温装置,②D应换成U型管,改装消石灰。丙:①没有降温装置,②没有尾气处理装置。(2)C(F)、B、E (3)MnO2只能氧化浓HCl,随着反应的进行,〔Cl-〕减小,还原性减弱,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结合氯离子的检验的教学,区别检验与鉴别的概念,比较氯气、氯离子、新氯水、久置氯水主要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等概念,用实验室中制取CO2、H2复习离子方程等概念。

  第五部分:信息返馈:

  与学生多交流是取得信息返馈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制造师生间的民主氛围,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考试既能掌握学习状况。

  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5

  一、说教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明矾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基础上,对金属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它侧重于使学生理解怎样去学习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和其化合物的应用价值,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用武之地,为以后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接下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铝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模式,这为本节课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但两性化合物这个概念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要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就需要利用好化学学科的典型手段——实验。教材中对铝的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尤其是对氢氧化铝两性的探究,是这一块内容的重点,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过渡】结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2)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及Al3+的鉴定方法(3)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掌握Al2O3和Al(OH)3的分别与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4)知道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用途,知道明矾的相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设计实验,体会通过实验发现物质性质的过程;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辩证的认识事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过渡】根据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及教师观,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我将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展示内容与先前学习的知识形成冲突认知冲突进行导入,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随堂实验、多媒体展示、启发法、比较、归纳分析、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学习中要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教学中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体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利用已学习的铝的化学性质,来动手实验获得氧化铝两性的知识。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动手实验来完成氢氧化铝的制备,并获取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充分利用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多种探究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过渡】接下来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前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铝制产品的图片。这与学生已学过铝的性质很活泼形成了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活泼的铝,怎么可以应有的这么广泛,激发对铝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探讨,开启了课堂教学。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接下来进入新课教学环节。此环节我将并应用已学的铝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借助实物、学生动手实验的方法进行教教学,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实操结合,形成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观察氧化铝粉末实物,来认识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再通过结合导入时应用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哪些物质可以腐蚀这些产品。学生已有的铝性质的知识,进行动手实验,获得氧化铝两性的新知识。

  2.实验探究,深化概念。

  教师出示生活实物胃舒平,引发学生制备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铝,开启氢氧化铝知识的学习。

  接着让学生围绕着氢氧化铝的制备进行讨论,学生得出有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氢氧化铝,(1)用Al2(SO4)3溶液和NaOH溶液来制备。(2)用Al2(SO4)3溶液和氨水来制备。学生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得出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在制备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氢氧化铝可以溶解强氧化钠得新知,学生通过用氧化铝性质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实验验证,获取氢氧化铝两性的知识。最后教师总结,并补充氢氧化物的又一化学性质-不稳定性。

  通过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学生已经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在铝盐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知识通过新闻实例引入明矾,学生自主学习的到铝盐的化学性质。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主要是使用了层层逼进进行探,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到淋漓尽致。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深了学生理解和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在铝的重要化合物知识学完后为学生呈现两个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1.可溶性铝盐与NaOH溶液互滴时,其现象有何不同?你能否画出生成的沉淀与滴加溶液间量的图像关系并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若是偏铝酸盐溶液和盐酸互滴时现象又会如何呢?

  2.请完成下列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并写出上述转化图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对本节内容加以巩固延伸。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1.课堂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目的在于:1、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2、实施以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让学生清楚本节的内容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预留了必做题及选做题的方式。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采用的是纲领式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学习大全网「Xuexidaquan.Com」,一起成长!

有关化学的说课稿范例5篇相关文章:

初中新学期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盐酸的性质课外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的趣味化研究

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反应实验条件的启示

初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指导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化学】推荐文章

【化学】图文精华